电解铅精炼的工艺控制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,以下是关于电解铅精炼工艺控制的关键要素:
(1)电解液
以氢氟酸作为原料,加石英粉搅拌制成硅氟酸,质量浓度可达到350g/L,再加黄丹与硅氟酸反应制成硅氟酸铅。一般来说,随电流密度的提高,电解液中铅和酸的浓度也应该相应增大。
(2)电解液温度
电解液温度受电流密度、气温及散热状况等条件的影响,一般波动在30~45之间。电解液温度的高低对其比电阻有较大的影响。温度越高,电解液比电阻越小,但电解液蒸发损失增大,同时硅氟酸分解加快,消耗增加,又具有毒性。但若温度过低,电解液导电性差,槽电压升高,电耗增大。
(3)电解液的循环
为了使槽内电解液成分均匀、温度分布均匀,必须使电解液循环流通。电解液的循环方式与铜电解精炼过程极为相似,一般采取上进液,下出液的循环方式,这样有利于悬浮的阳极泥颗粒沉降。电解液循环速度决定于电流密度、阳极成分和阳极泥层厚度。
(4)电流密度
铅电解精炼的电流密度一般为140~230。
(5)同名极距。
同名极距通常在80~120mm范围内选取。在电解过程中缩短同极距可提高单槽产量,降低槽电压;但极距过小会使短路增多,电流效率下降。
(6)阴极、阳极使用周期
为了减少短路和提高电流效率,阴极使用周期不宜过长,一般为2~6d。
综上所述,电解铅精炼的工艺控制涉及多个方面,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和条件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