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银电解精炼过程中,控制银电解槽的阴极电流密度是优化工艺、保障银粉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核心环节。以下是控制阴极电流密度的核心方法:
一、根据阳极质量动态调整
1.高品位阳极(银含量≥92%):可提高电流密度至700~750A/m²,提升产量。
2.低品位阳极(银含量65%~75%):需降低电流密度至300~500A/m²,防止杂质(如铜、铅)析出。
二、 优化电解液成分
1.银离子浓度(Ag⁺):维持60~150g/L,浓度过低需降低电流密度以避免浓差极化。
2.硝酸浓度(HNO₃):控制2~8g/L,过高会导致银粉再溶解,需同步调整电流密度。
三、控制电解温度
1.适宜范围:20~40℃(卧式槽)或20~65℃(立式槽)。
2.温度影响:
温度过低:电解液黏度增大,电阻升高,需降低电流密度。
温度过高:硝酸挥发加剧,可能腐蚀设备,需适当减少电流密度。
四、调整极间距
1.极间距范围:75~160mm(立式槽),10cm(卧式槽)。
2.极间距影响:间距过大会增加槽电压和能耗,需降低电流密度以维持效率。
通过上述方法,可实现银电解槽阴极电流密度的精准控制,确保银电解精炼过程高效、稳定运行。